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慈暉

《慈暉》作品描寫母親懷抱嬰兒的樣子,作者把造形處理成無稜角,外觀順暢,輪廓線簡潔明晰的獨立體。作者使用「慈暉」為主題,無意間闡述了「大與小」二元對立與融合的處理方式。本作品造形所示:端坐著的母親,雙手環抱著嬰兒,攬兒入懷,兩體緊貼,頭臉向前緊靠嬰兒頭部,表達無邪、無私的親情。關於二元對立與融合,摩爾(Moore)的《母與子》系列,摩爾將「大與小」詮釋得透徹,「以小搏大」可以平衡,靠著「小者為圖,大者為地」的視覺心理,除平衡之外,造形動線也可因觀者焦點(focus)追尋小者的心理,獲得流動,產生方向。巴巴拉˙赫普沃斯(HepWorth Barbara)30年代成就了系列的《母與子》作品,基於她母性的慈心,此一系列作品,與內心充分應和,極為撼動觀者。她創作的理念是把母與子分開兩個獨立主體,再予以拼合。她每一次重新組合它們的關係,就再一次產生不同的感動情緒。作者《慈暉》一作,是「一體成形」的,但「大與小」的想法,與許多藝術家卻相同。 出處:劉坤富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92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