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梅蘭

許筠(?-1908),福建泉州人,出生於清道光(1821-1850)中期,字綸亭,號萬个亭主,齋號 :萍寄齋、萍齋。其為清領、日治時期台灣書畫家,各類兼擅,遊歷南洋各地,足跡曾至臺灣,曾任板橋林家西席,遺作甚少。 〈梅蘭〉為水墨寫意,畫瓶花清供,花盆植蘭在前,梅瓶插梅於後,前置雙柿、白菜,「瓶」與「平」諧音,「柿」與「事」諧音,故有「事事平安」之吉祥寓意,白菜則有「清白」之象徵。這種清供圖和吉祥題材在晚清上海畫壇非常流行,臺灣水墨畫當時也深受影響。瘦長的梅瓶與挺拔的梅枝位於畫面正中央,造成一拉長的垂直中軸線,蘭盆較矮,柿子與白菜位於最下方,形成高低錯落有致的韻律感。全畫用淡褐色與焦墨勾勒點染,花盆與花瓶以淡褐色逸筆勾寫,焦墨寫蘭葉與梅枝,再用淡褐色畫蘭花與梅花圈瓣,產生濃淡交錯的節奏感。柿子和白菜用濃淡兩色勾畫,產生相互暈染的水墨意趣。 左側作者款識 :「蘭梅爭艷芳,綸亭許筠仿古。」下鈐 :朱文「綸亭」、白文「許筠之印」。 參考資料:陳奇祿編(1984)。明清時代臺灣書畫作品。臺北市 :文化建設委員會。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(2003)。丹靑憶舊 :臺灣早期先賢書畫展。臺北市 :國立歷史博物館。 莊素娥(2008)。揚州八怪對臺灣早期水墨畫的影響。藝術學,24,77-103。 蕭瓊瑞(2020)。閩習、狂野與野逸—《臺灣水墨變相史》序章。藝術學,542,118-135。 陳秀良(2013)。光緒書畫家許筠繪畫風格試論。臺灣美術,94,78-112。 出處:李如珊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21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