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蘭石

鄭香圃(1892-1963),新竹人,戶籍名水寶,字清渠,號梅痴(山人),又號醉白,日治時期臺籍書畫家。擅長詩、書、畫與金石,尤愛梅、蘭、竹、菊四君子之文人畫題材,曾築「四友草堂」,與當時文人畫家「竹痴」范耀庚(1877-1950)、「松痴」周維金(1882-?)並稱「松竹梅三友」。 〈蘭石〉以水墨寫意畫崖邊野蘭於畫面右上方,截切土石邊角,叢蘭一生長於平頂,一懸於石壁,花葉齊發,作者題跋於左下角,書畫相映。畫家僅用線條勾勒蘭石,以濃墨方筆寫岩石輪廓,內部由淡墨線條交錯結組而成,逸筆草草;蘭叢用淡墨中鋒細筆寫花葉,每叢各有一長葉以彎月般的弧度向外垂下,一筆多折,變化精彩。臺灣早期水墨畫多受揚州八怪諸家之影響,尤其是鄭板橋(鄭燮,1693-1765)的寫意蘭、竹畫,然臺灣畫家的筆墨更具表演性。畫上題跋可見鄭香圃行草書特色,自由率性,運筆流暢,別有姿態。 作者款識:「下有採樵人,伸手折不得。梅痴老人香圃。」下鈐一印:朱文「香圃」。引首章:朱文「長毋相忘」。 參考資料: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(2003)。丹靑憶舊:臺灣早期先賢書畫展。臺北市:國立歷史博物館。 莊素娥(2008)。揚州八怪對臺灣早期水墨畫的影響。藝術學,24,77-103。 蕭瓊瑞(2020)。閩習、狂野與野逸—《臺灣水墨變相史》序章。藝術學,542,118-135。 出處:李如珊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21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