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席德進幼年即自發性的開始對校園寫生,素描創作對他來說最是重要的基礎,他曾說:「素描訓練,是要求眼到、心到、手到。」並講究心靈、眼神與技巧皆應隨時跟著變化。在旅居歐洲時期,他以街坊遊客為對象的畫作,更是添增其對人物落筆的熟練與準確度。自1966年回台後,席氏將餘生的心血寄託於台灣的自然與民間的藝術,實踐在其素描、油畫、水彩、水墨等創作,其亦留有不少以建築、舊器物為主的幻燈片影像。 《馬》一作,席氏以素描的快筆描繪出一名男子,左手持著馬鞭,正拉著一匹配戴馬韁與馬鞍的馬隻,在馬隻旁有隻配戴相同配件的馬兒。畫面前方馬匹的腿部,留下作畫過程中留下的修正痕跡,卻不影響畫面的整體性。 席氏的作品無論是水彩、水墨畫抑或是素描等媒材,其作畫態度即是要表現出「臨場感」,推崇具有現代眼的創作,而非講究繪畫的真實性及比例準確度。以其觀點來審視該素描作品可察知,畫家每件素描作品的完整性與情感都相當豐富。回台後,席氏更是將積極開創自己的創作路線,亦為台灣美術史啟發新的篇章,他的奉獻對台灣的藝術發展極其重要。 出處:李怡儒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約1979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