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席德進在十三歲時就讀公立小學時,已開啟他素描的藝術旅程。在國立藝專受到林風眠(1900-1991)老師的影響,老師曾說:「你應該放鬆一點,隨便畫,亂畫嘛!」其推崇去感受自然的真實性而創作,對席氏未來的創作之路影響深厚。席氏的創作與素描寫生不曾間斷,而他旅居在歐洲為遊客作畫維生的時期,也使他的落筆技巧更加穩重且熟練。 《馬》一作以粗黑的直線條,俐落勾勒出三匹配戴馬韁與馬鞍的馬,以及在最右方因身穿安全帽、安全護衣、馬褲及馬靴,而顯得身形厚重的人物。畫面捕捉著他們正向右方行動,或走、或抬腿、或低著頭的馬,作品充滿畫家速寫的當下,場景構圖生動。 席氏在遊歷各國的四年間,吸收了各畫派的理念,發現自身應當追求源生土地的真實,探討蘊藏於民間的藝術,這亦促使席氏最後選擇在台灣定居,將餘生對藝術的精力與熱忱都寄託於台灣鄉土。在創作時,席氏不追求西方藝術的比例真實性,他認為作品要有自己發展的路,同時作品的題材選擇多是以台灣鄉間小景為主。 出處:李怡儒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約1979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