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人物

素描可說是畫家最直切的表達語言,席德進在素描中嘗試各種造形語彙,並不追求全然寫實完成,而更近似感受性的紀錄:「作素描,往往是即興的。在一剎那間去抓住一種動態,憑直覺,不用太多思考去較量,所以畫出來比正式的油畫更傳神,更生動,不致落入陳套,現代畫家們所作的素描,不再是初稿性質,而是獨立的繪畫了。」畫家快速果決的下筆,留下直切的臨場感受。 《人物》一作,留下尚未完成的人體痕跡。畫中僅繪製出半身的裸身男子,其肩膀連結手部的線條較為渾圓,乍看之下頗有女性軀體的意味。人物下方另有一剛起筆即停中斷的線條,對照上方人物肩膀線條,此弧線似乎是畫家試圖從肩膀重新勾勒模特兒,因簽字筆無法擦除的特性,留下其落筆與思索的跡痕。此幅作品作於席德進晚年,其藝術成就已倍受肯定,但也在其它領域留下積極活動的軌跡。一方面持續作畫,一方面積極踏查民間古厝,留下大量的視覺與文字檔案,甚至應邀參加電影拍攝,挑戰自身演技。 出處:林芳多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9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