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水煙壺

1960年代後,席德進專注於發掘中國傳統文化精神,從傳統建築至民間藝術、日常用品等,藉由照相和外觀的描繪,進行保存與記錄。畫作中的水煙壺為中國傳統樣式,與現今廣為人知的阿拉伯樣式有所不同。此種水煙壺多以金屬製成,包含煙管、吸水管、盛水斗及煙艙等構造,流行於明清時代,至清末民初仍有人使用,而後由於使用率減少,轉而成為受到珍藏的古董工藝品。 席德進自1950年代起,即以出色的人像素描,引發人們關注。作品描繪模特兒的臉部輪廓與神情,透過速寫的方式捕捉人物的神韻與特色。1969年後,創作以毛筆完成的素描,使作品加入更豐富的繪畫性。作品《水煙壺》應由碳筆繪製,透過工整的線條強調器物的造型輪廓,區分各部位的零件特色,並略加描繪明暗變化,呈現金屬器皿的光澤感。水煙壺上經常刻有花鳥人物圖案,或是銘刻文字,席德進將此部分省略,以精簡、不過於快速的穩重線條,簡潔地保留了器皿的輪廓與構造。 出處:陳乃慈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約1976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