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彈奏者

席德進在私塾學校開始接觸國畫,中學時期自發性的開始面對自然寫生。專科學校時期,留法回國的藝術家龐薰琹(1906-1985)引領他接觸西方藝術,在國立藝專由同樣留法的老師林風眠(1900-1991)啟蒙他對「自然」探索與嚮往。興許是接受法國藝術的薰陶,出國遊歷最後選擇於巴黎長住,接受當地的藝術氣息。 席德進在人物肖像畫不僅止於強調人物的外貌特質,更多是重視人物當下的行為。在《彈奏者》中,一位戴著眼鏡的男子,坐在椅上翹著腳、稍微彎曲著背,正彈奏著月琴。席氏在描繪該對象時,並無過多的光影處理,而是著重於以速寫線條呈現彈奏者的姿態與神情。人物的動作、服裝及其手中的樂器,皆以粗黑的線條構成。席氏此畫強調的是彈奏者的動作與行為,也符合他作畫時著重的「臨場感」精神。 席德進旅居法國時,他感悟到藝術家的價值不在於作品的好與壞,而是要有自己的路線,他回到台灣,認為必須從自己的土地上感受現實的生活,因此觀者可在席氏各種媒材裡,發現其反覆探討民間藝術所蘊含的民族情感。 出處:李怡儒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