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席德進曾於1970年代末期至1980年間以水墨畫捕捉鷹的神韻,推測其簽字筆速寫鷹的作品,亦可能完成於此期間。畫面中小品畫作《鷹》與1980年代席氏以水墨創作的《鷹》造型近似,席氏以不同的媒材創作此形象。他以水墨的墨趣呈現《鷹》棲枝於松樹上,似欲表達中國傳統文化脈絡下,「鷹」被賦予王者或英雄般獨特氣質的象徵。迥異於油畫所呈現的筆墨與精神,席氏以簽字筆速寫的《鷹》,則顯示其對此對象的造型掌握力。 該作《鷹》,描寫停棲中的猛禽,全身立姿像,身形稍顯修長,頭頂上方似乎帶有冠羽。鳥喙為鳥類分類中重要的依據之一,猛禽尖銳下勾的嘴喙,呈現其強而有力貌,亦藉由深眼眉凸貌的鷹眼,形塑其深邃而銳利的觀感。並以簡筆描寫寬羽枝及長形羽枝,而厚實的肉墊與彎曲尖銳的鷹爪,反映了猛禽抓取某些特定獵物的能力。 席氏曾說自己的個性好比是鷹或獅子,因為牠們獨來獨往,自由自在,其對於此形象的追求,似乎也投射於鷹的描繪上。而聯合文叢亦曾以「孤飛之鷹」為題出版其日記選,更說明了以《鷹》作為席氏人格精神的圖像象徵,有其獨特的脈絡。 出處:陳千智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