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鳥
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: 僅限公開瀏覽

素描技法在早期乃用來繪製油畫或水彩的草稿圖,然而,席德進認為素描的即興性質強、表現畫家的直覺性,許多現代畫家們的素描,已不再是初稿的性質,而是獨立的繪畫了。席氏的各類作品中,素描占了二分之一以上,素描作品中以肖像畫為主,對動植物的描繪多屬小品。這些作品較多的是針對「物」本身描繪,以短暫的速寫線條抓出物的神韻,俐落地表現「物」的特徵,呈現其素描基底。 此幅《鳥》與席氏於1979年水墨畫作中的《藍帶鳥》,為同一種鳥,現稱為「台灣藍鵲」,昔稱「長尾山娘」。此鳥類現今被列為台灣特有種,在台灣鄉間田野亦常成群出沒,深黑色的頭頸胸、通體藍色、鮮亮的黃色虹膜、腳脛與腳爪為鮮紅色。飽滿的藍色群飛劃過天際時,經常發出似烏鴉的聲音,身形與聲音皆引人注目。畫作《鳥》呈現像烏鴉般粗壯的嘴喙,畫家描繪出尾羽收合時,尾羽末段為白色,白色上方著以黑色的特徵。尾羽長為身長的二分之一,其試圖描繪尾羽羽枝的呈現,對羽毛結構有著細微觀察,整體壯碩挺直穩重的造型成為視覺焦點。此作呈現「台灣藍鵲」背影體態及比例,似乎是水墨創作《藍帶鳥》的草稿圖。 出處:陳千智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下載
創用CC姓名標示 3.0 台灣及其後版本(CC BY 3.0 TW +) 創用CC姓名標示 3.0 台灣及其後版本(CC BY 3.0 TW +)
 複製授權引用資訊
描述文字授權: CC BY

基本資訊

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
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
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
作者
: 席德進
日期
年代: 0
典藏機關
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回到最上方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