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席德進對於自然物的喜好與觀察,來自於其童年的農家生活及師承國立杭州藝專老師林風眠(1900-1991)的作畫精神。席氏素描主要的對象仍以建築物、景物或人物像居多。其來台後,旅行作畫則成為席氏創作題材的來源,並曾行旅經北方澳、淡水、基隆海岸、東港、澎湖等海岸或港口,偶徘迴於白鷺鷥群棲息的江畔、漁港邊看漁夫捕魚或補網,必然也會巧遇棲息於此自然環境的猛禽。 畫面中的鷹疑似為魚鷹,常見於港邊岸口之空中巡弋捕食魚類。席氏以簡筆多重線條反覆描寫並形構魚鷹側身立姿像與足部特寫。如套黑罩蒙面般的鳥頭,微聳的冠羽、圓眼瞪視貌,極富表情,鳥頭遂成為引人矚目的焦點。畫家以簡筆速寫壯碩的身軀羽型,重點繪出胸部深色縱斑。其足部特寫厚實的肉墊與尖銳的鷹爪,此生理特徵反映了猛禽抓取獵物的能力。 席氏多次以速寫捕捉鷹的造型。而聯合文叢亦曾以「孤飛之鷹」為題出版其日記選。其亦曾表明自己的個性好比是鷹或獅子,象徵著勇猛、高貴與壯美的人格形象。 出處:陳千智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