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鴨(五隻)

席德進從小於農村成長,對大自然有深刻地觀察,山野與動物的消長更替是他學習的對象,他強調藝術家需要走進生活、重新感受生活,從生活中找到題材,如此才可以建立起自己的風格與畫法,席氏認為:「對空白的運用,重新調整。認識空白也是一種色,是光。找出墨與色相襯,相印,相互和諧之新關係。」 他總是記得老師林風眠(1900-1991)的提醒:「要從自然中去抓些東西出來。」這樣對生活深刻的感受,席氏「面對現實」,從身邊的事物找到珍貴的素材,感受平凡事物中的新奇、神秘,他先從對線條的要求與鍛鍊,表現肯定而有力的線條。席氏認為:「畫素描時,要注意色感。有色感的素描,才是好素描。」席氏運用排列、簡短的線條,勾勒出鴨翅膀與羽毛;在形體上,運用重複的線條,製造出粗黑線條的形式,產生的立體感與光線的變化。對於鴨的細膩觀察,呈現在數幅不同姿態鴨群的素描作品。席氏描繪五隻不同姿態、動態的鴨子,並掌握不同角度的動作。在一系列《鴨》的素描作品,席氏直觀表現鴨子的不同姿態與神韻。 席氏認為,畫素描須注意色感,他強調對基礎功夫的訓練與掌握,「素描」就是訓練眼的觀察、手的運筆的「手眼協調」。 出處:彭康家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