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素描技法在西方早期乃用來繪製油畫的草稿圖或習作,是線條鍛鍊與造型的基礎。席德進認為素描的即興性質強,能表現畫家的直覺性。在其作品中,素描占了二分之一以上。席氏向來強調向自然學習的精神,其素描作品中對動植物的部分觀察,多屬小品,並以直觀的方式表現物像的形式與神韻,俐落地呈現「物」的特徵,表現其素描基底。 席氏不僅至郊野山區活動,也經常自常民生活中取材,倘遇時機佳,隨時即興作畫,他曾經於1970年代中期至香港時,於花鳥市街上拍照,有時拍照後再行作畫,也是其寫生的可能方式之一。 此作《鳥》可一窺席氏的速寫方式及其所關注的題材。畫面中兩種鳥類並陳,依比例原則呈現其大小。左方兩隻鳥呈四十五度角立姿,身體呈橢圓形,一瘦長一圓胖,嘴喙細長如鉛筆,體色幾乎通體黑色,臉部白色,呈現該種鳥類具對比色的體色特徵。尾羽短,鳥脛與爪纖細,然體色分佈略有些微差異,應為性別不同或不同成熟度之狀態。右方紅嘴朱子鳥,其臉部帶著「過眼帶」,彷彿戴著一具眼罩,易成為視覺焦點,但體態稍顯笨重,羽翼短而特徵不明,尾羽稍長。觀者於畫上賞鳥時,倍覺兩隻鳥似靈巧善飛,紅嘴朱子鳥則顯得不敏捷。 出處:陳千智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