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人像

一生不曾為藝術創作懈怠的席德進,於其藝術生涯中,擁有數以千計的素描作品,是他勤於磨練自己的積累成果。在省立技藝專科學校受教於留法回國的畫家龐薰琹(1906-1985),其藝術路程漸進式地受西方畫風影響,在國立藝專時,老師林風眠(1900-1991)啟蒙他對藝術新層面的探索與嚮往。 在席氏一系列的人像作品中,可探究其以不同人物,相同角度的手法作嘗試,似乎追求對人物刻畫得精準,也透過同樣的視角,觀察其創作對象。此幅《人像》為人的側臉描繪,以簽字筆作為媒介直接勾勒,除了下巴稍作修飾,其用筆的線條乾淨俐落,將臉部的輪廓線、面部五官的神情,及描繪對象的視線,以單刀直入的快筆繪成。席氏創作的筆法雖簡潔,人物頸部以下的描繪也簡略,但在人物茂盛髮絲的線條堆疊下,頭頂右上方的留白處較多,看出席氏對光源的處理,他也曾說過:「畫素描時,要注意色感。有色感的素描,才是好的素描。」 席氏於1950年代至台北發展,期間大量創作人像素描,在這時期的作品除了造就聲名,取得經濟來源之外,席氏透過自己的觀察,經由繪畫進一步想探索人的心靈深處,進而滿足內心隱密窺探的慾望。而在1962年起,四年的歷程其創作不斷,奮力於速寫風景與街上人物,培養他以「準快」的方式來完成作品。 出處:李怡儒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