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席德進在1979年繪製了三幅以蘭嶼海景為主題的作品,其中兩幅《觀音石(蘭嶼)》是描寫海面上的觀音石岩柱群。由一小梯形海蝕岩與後方左右各一大山字形的海蝕岩柱,連結三者組成三角結構的海蝕岩柱群。其岩柱的布局與造型上,與此幅《山》畫面左側的岩柱群十分吻合,推測描繪的主題與時間點也與《觀音石(蘭嶼)》相符,可能《山》為《觀音石(蘭嶼)》的草圖。 此作素描《山》以簽字筆勾勒而成,畫面四分之三為海域,在海天交界附近,矗立一座座海蝕岩柱及岩柱群,彼此呈水平發展。在輪廓表現上,以一筆成形的方式,描摹岩石凹凸有致的多角造型,而接近海面處則採多條水平線合成一條的手法,強調岩石與海平面的交接線,進而產生岩石在海面上的倒影。線條的表現有粗細不同及濃淡程度的變化,使得畫面增添一股韻律感。 透過《山》一作,不僅為《觀音石(蘭嶼)》提供席德進最原始自然感觸的完整紀錄,也得以證明草圖與正式作品之間的差異,顯示席氏真正在意與關注的主題。 出處:潘佳瑩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