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香蕉

素描技法在西方早期乃用來繪製油畫的草稿圖或習作,然而,席氏的作品卻以素描作為其表現物像的工具,並視為完整的作品。在其作品中素描占了二分之一以上。席氏向來強調向自然學習的精神,其素描作品中對動植物的部分觀察,多屬小品,並以直觀的方式表現植物的形式與神韻,俐落地呈現「物」的特徵,表現其素描基底。 此作《香蕉》呈現蕉葉寬大如扇的特徵,席氏繪出香蕉葉葉形的長橢圓形特徵。葉具粗大的主脈,主脈兩側具有平行脈的特徵,也表現出香蕉葉常見的破裂狀。其用筆快速、如實地以充滿規律的線條描繪蕉葉的特徵與生長狀態。蕉葉數片占畫面三分之二,葉片相互簇擁狀,由三至四枝主脈撐起畫面,進而呈現出穩定而富律動的畫面。藉由曲線呈現出因風而翻飛的葉緣、捲曲的葉緣,以及老葉下垂貌,簡單俐落的線條構成許多不平整面,型塑出葉形及其結構之美。 香蕉屬於生長於熱帶與亞熱帶的經濟作物,台灣於1960、1970年代因香蕉而獲取相當的外匯,南部處處可見香蕉樹,有些私宅前後院也會種植作為景觀樹。席氏此期間專注於台灣鄉土風物,不難遇上由香蕉構成的亞熱帶風景,捕捉到自然中的民間性。 出處:陳千智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