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風景

席德進曾言:「我需要自然,我將我的靈魂付託於自然,而來自那裡的一股澎湃的力量湧進我的身心,於是我的筆與色在紙上順理成章地把這個瞬間地結合狀態,化為一幅畫。」說明自然景致帶給席氏無盡的創作靈感,催生其勤奮不懈地描摹自然風景,藉此更加貼近於自然真實的樣貌。根據此作畫面布局,與1978至1979年間一系列的台灣北部沿岸風景水墨畫,有相當程度的相似性,由此推測《風景》製作的時間大約於1970年代晚期。 《風景》是由簽字筆線條刻畫的海景素描,採橫向畫幅,在大量留白的簡潔空間配置中,作為主角的山巒,大部分爭先恐後地由右側中段輕微往左上角延伸,唯獨一山巖朝向相異的走向,從右側中段至左下角發展,使得山巒推進的力量達到適度的平衡。再者,使用簽字筆勾勒緩慢曲折的輪廓線,輔以快速俐落的水平筆勢,促使線條具疏密的變化,營造出山勢造型的簡單純粹,以及沿岸岬角的密集排列。當中山巒層層堆疊錯置的關係,連同岬灣零星散落的岩柱,為此廣闊的海邊景象,增添空間的律動感。 從此作構成中,可觀察到席德進著重於線條的表現,其線條如顫動般的造形,為看似平靜無痕的畫面,帶來一股因深受自然感動而引起急切躁動的心理感受。 出處:潘佳瑩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