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北部海岸為席德進夏日的避暑之地,寧靜的小港口、往返的船隻、疊嶂綿延的山巒以及蜿蜒的岬灣,這些景象引起席氏對世外桃源的嚮往,也作為其創作的來源。此類型的題材,大量出現於1978至1979年這段時間,創作多幅水墨畫作品,也出現幾幅相似構圖與取景的紀年海景素描,因此推測此作也在同一期間所製作。 《海邊風景》是運用簽字筆描寫小港灣的素描作品。在構圖方面,山巒與岬角呈現E字形分佈,朝畫面右側延伸擴展,最接近觀者的海灣凹口,點綴幾處碼頭平台及幾艘漁船;在線條造型方面,以平直快速及彎曲和緩的線條精細地形塑山巒和岬角的造型,並採用粗細不同的黑線勾勒其的輪廓線;在色調上,筆勢的輕重緩急,與線條的重複疊加,不僅強調山巒及岬角的立體感,也構成畫面和諧的韻律感。 透過該幅《海邊風景》素描,彰顯席德進對簽字筆線條的運用自如,充分掌握線條的粗細和速度,以及其所達成的效果。席氏也藉此記錄下台灣北部的岬灣海岸地形景觀,並描寫港灣純樸生活的風采,以保留其心中所期望的恬淡自然。 出處:潘佳瑩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