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在中國傳統水墨畫裡,繪製松葉時常以一點為中心,向外再以十筆細線勾勒出一枚外形近似半圓的圖樣來展現松葉;而繪製松木時,則是慣將曲折枝枒處作為重心,並加上斷枝、鹿角枝等來裝飾樹身,再由不規則長型的筆法來表現樹皮粗糙,以展現文人雅士眼中形式化的松樹之美。 席德進在繪製此幅《松》時,以構圖來展現松樹奇異的姿態,從席氏在繪製松樹的形式、筆法中,展現出席氏習畫過程中受到傳統中國水墨的薰陶——松樹主幹橫躺並平行於圖紙下方,在松樹與畫紙外緣間留下一處長方形空白。而其枝枒向上延展,幾近對半地分割出畫面上下兩部分。這張畫雖為簡易的素描之作,卻可從中國傳統技法與前衛的構圖中看出席氏融匯中、西美學的藝術思想,不失為一張佳作。 出處:楊文絜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