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人體裸男

1952年席德進定居在台北期間,描繪大量的人物肖像畫,尤其是碳筆作品居多,雖然在1963年到1977年期間,旅歐期間熱衷現代藝術,但他不間斷描繪人物素描。素描對席氏而言,是捕捉對象物的重要材料來源,素描可呈現最真實、直接的情感與感動,他不假思索,直觀將對象物的第一個印象與感覺,深刻地記錄下來,展現畫家一瞬間的靈思所動。 席氏認為畫肖像畫必須有扎實的素描能力,其次是對肌膚色彩的掌握與感受力。此幅畫作,他表現靈活的筆觸及豐富有變化的碳色。線條上,以粗細富有變化的線條,勾勒人體的輪廓線。在左側是光線的來源,他在輪廓線以細線描繪;在右側的人體,以粗線勾勒,如此可增加人物的立體感。他以留白的方式表現人體的光澤及亮面的部份,藉由深色碳色,再現人體暗部與凹下去的部位,如腋下與鎖骨,如同藝術家畢費(Bernard Buffet, 1928-1999)一樣,運用黑、灰、白的色調,表現對象物的氣質與精神。 藉由畫中靈活的筆觸所表現的髮絲,以及褲子線條的剛健有力,看得出席氏下筆的肯定。他毫不猶豫地觀察,展現出褲子的衣摺,並呈現模特兒左手扶著額頭,若有所思地看著下方。席氏以粗黑的線條勾勒出鼻樑與雙唇、下巴,展現出男性粗獷的魅力,蒼勁簡約、粗率樸拙,具有野性的美感。 出處:彭康家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約1978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