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屋頂

席德進1966年遊歷歐美返台後,致力於尋找屬於中國的繪畫。席氏認為:「從中國建築裡,我才看清中國人的靈魂、民族的特性、中國人的意欲,中國人的宇宙觀、中國人的美學、中國人的色彩學、中國人高超的技藝、神奇的創造力。」,因此開始關注台灣鄉間的傳統古屋、古宅與廟宇。 在席氏以「屋」為題材的素描作品,多描繪紅磚黑瓦的古厝與廟宇,捕捉其屋簷、鳥踏或屋中一角。此幅《屋頂》與另一幅《古屋頂》,選取的角度有別於以往,採俯視視角觀看,然而《屋頂》更純粹描繪屋頂上方的景致,且以毛筆勾勒而成。 《屋頂》畫面以矗立在屋頂上,最高的天線為中軸線,其中有三股不同方向的動向,引領觀者欣賞此作。其一,垂直上升的天線與地面上水平排列的屋舍,形成十字的平衡構圖。其二,朝右下延伸的屋舍與排列的屋瓦,向下發散且彼此垂直,營造出屋舍不斷向觀者靠近之感。其三,隨著遠景逐漸下降的天線,以及右後方兩幢往遠處延伸的屋舍,讓觀者視線隨之往後,增添畫面空間的深度。屋瓦的整齊排列與屋舍的高低起伏,則使畫面融合規律與不規律,構成錯落有致的韻律。席氏以毛筆粗細濃淡乾濕的交錯運用,刻畫出屋舍的屋脊與屋瓦輪廓,賦予屋舍充沛的生命力。 出處:潘佳瑩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約1979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