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「速寫」或稱「素描」(Sketch)的類別在西方亦屬於較晚被重視的類別,然而藝術家的手稿往往能窺見其一向關切的題材。《牛》的主題在席德進繪畫中占有一定的重要份量,有別於立體主義畫家畢卡索(Pablo Picasso, 1881-1973)受阿爾塔米拉(Altamira)岩洞影響,公牛(Bull)成為畢卡索嘗試各種技法,融合個人思想加之以發揮藝術創造性的課題;而席德進則因1948年來到台灣,深受鄉野、農村純樸景致感動與吸引,進而以農耕社會時代下不可或缺的牛隻,做為畫中重複描繪的對象。 此作《牛》中,四頭牛隻均以上色來表現其身體的量感,黑線勾勒出牛蹄,及牛隻身體輪廓,凸顯其身體線條與肌理變化。除卻於畫面中心、正面迎向觀者的牛隻,其牠三頭牛隻有如緩慢行走般,朝向不同方向前進。「牛」在台灣農業社會扮演維持農家生計的重要角色,也往往被賦予任勞任怨、樂天知命的文化意喻,而席德進在此僅以牛群為刻畫對象,凸顯牛與農業社會家庭的緊密關係,亦試圖使觀者能感受其畫筆下,對萬事萬物的自然生命,投之以「情」的強大內在力量。 出處:陳威儒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