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布袋戲木偶

1969年是席德進遊歐洲返台後的第三年,同年在台北聚寶盆畫廊舉辦畫展。此畫展的主題為「歌頌中國人」,也就是「生長在台灣的中國人」,是對人物的「文化性格」深入思考的專題展,同時席德進在這個年代,率先倡導鄉土文物整理與保存,進而開展出1970年代台灣鄉土運動。 席德進經常試驗不同的工具以及題材,此《布袋戲木偶》即是使用能夠進行精細描繪的簽字筆完成的,線條簡潔,將布袋戲偶身上的衣服紋飾描繪清晰,凸顯落筆成痕,不作修改的俐落風格。席德進蒐藏了不少民間藝品,如古甕、太師椅、戲偶等,且認為民間藝術,是最直接、最自然地將鄉人的感情表露出來的藝術,因此他深入民間進行寫生,並將這些拍成幻燈片,從「線條」去研究中國人的性格,為的是從真實的生活中,尋找「中國」的面貌。 出處:許云榳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9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