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《山》為橫幅的水墨畫作品。畫面中,大部分的空間被墨色占據,甚少留白。前景與後景的間隔並不明顯,互為交融,觀者較難判斷畫作主題,僅能以畫面上方的三角形幾何物,推斷作者所描繪的對象。畫面下方,席德進以橫向的刷線,暗示平緩的地平面空間;向上堆疊,則是多重、暈染而成的山巒,營造水氣朦朧的濕潤感。 席德進於1960年代末後,鑽研水墨畫的描繪,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保存產生興趣,全面性地探究民間建築、生活用品、山水與鄉間景觀。席德進的山水畫中,包含水彩與水墨兩種媒材。以水彩所繪製的作品,在空間的布局和透視上,較貼近現場寫生,模擬畫家觀察到的景色。水墨畫的空間布局和筆法,則有多重的表現。傳統而言,中國山水畫為作者的心象展現,融合過去所觀察的不同山景,加入植株、溪水與房舍以平衡畫面,以平遠構圖的畫面呈現。水墨畫的特性提供席德進更開闊的空間,突破以往的繪畫風格。  出處:陳乃慈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9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