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淡水舟

時常在日落之前趕赴淡水,為的是要畫淡水的景色,這是席德進親近淡水自然的方式。「日落」之前的淡水風景環繞在「退潮後浮現的沙洲、水流走後枯竭的河床」、「徘徊在白鷺群棲息的江畔一片水草與雜樹從旁」、「觀音山一筆青翠從平直的沙洲昇起,又投影在靜止的水面」,此刻的光景,對席德進來說「水就是天」。此作《淡水舟》無怪乎就是這片光景的再現。天、地、山和海之間狀似分明的色調,在日落時刻,卻顯出創作著體感經驗的投射。舟帆的表現形態在筆墨的映襯之下,那虛實掩映的線條,恰如其分地與遠山厚實飽滿的水與墨,構成一種幻化自然中的應和。而在天與地的尋常色彩中,席氏以倒裝的手法,表現天地之間的顏色,橘紅色的地土宛若被烘烤過後一般的閃耀,好似那來自天邊的一抹落日紅暈都給了土地。當然,此清亮的青藍水色在這些厚實、高彩度的筆墨和色彩中,並沒有讓那淡水河的水光河景頓失力量,倒是呈顯出載舟的強韌力道,回應著日落時分的淡水風景。對於席德進而言,觀音山在這片自然中,永遠憑恃其壯麗的姿態,回應著這處風景的絕妙與幻變。 出處:陳美靜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9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