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水墨作品《山》為直幅立軸,主要由前景的地平面空間,和後景的山巒組成。1970年代中華民國於國際上的情勢急轉直下,鄉土意識也逐漸崛起,席德進除了將古建築、民間藝術納入作品,山水畫也成為他經常描繪的對象。他反覆練習水墨畫和書法,同樣題材的作品,盡量用多元的方法嘗試。相較1976年,畫出許多以線條勾勒山脈輪廓的作品,1979年的山水畫作品,則直接運用塊狀物的堆疊,呈現山巒的體積感,在暈染法的運用上,有更加成熟的表現。 席德進回望自身的繪畫歷程時,也曾反思自己回歸傳統、保留舊時代文化的緣由。席氏早期追求前衛繪畫風格、遊歷異國,1966年返回台灣後,積極地描繪本土景觀,其中沉靜的鄉間風景成為他鍾愛的題材。對於水墨文人畫的積極探索,也是過去的自己也無法預料的。蕭瑟、色彩簡約、屏除人世喧囂的文人畫,似乎也在反映畫家的心境,從現代繪畫的追求,轉向更深層的思考與沉澱。 出處:陳乃慈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9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