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海濱

1969年,席德進前往日本大阪參觀世界博覽會,在當地的書畫店中發現「本畫仙紙」,這是一種錶在硬紙板上的畫紙,含有特殊的吸水性,暈開的色塊抵銷原本粗黑的輪廓,讓線條更趨柔軟,很能顯現畫作的色彩,因此,這項獨特的媒材使藝術家更關注筆的運用與練習。席德進自此勤練碑帖,導致晚年的畫風有所轉變。席德進曾說:「現代國畫,亦不能脫離使用中國的畫具。即或可以加入新興材料,但仍以中國紙筆墨為主,可做非傳統的造型表現。」不論是傳統水墨還是水彩作品,均能看到這樣的藝術表現。 本作品描繪夕陽下的海邊,寧靜幽遠,雖以中國的紙筆墨完成,但不難發現其中還加入西方現代情感與色彩,藝術家以不同層次的墨色表現堅硬的礁岩,前景以淡墨擦去,再以濃墨稍作暈染、皴擦,逐漸完成寫意的夕照風景,水藍色的色面不做填滿的動作,反而刻意留了幾處白,營造出光澤感的海面,背景選用玫瑰色,呈現美麗的夕陽餘暉,絢麗的色彩與墨色形成對比,整體畫面流露沉靜遼遠之感。 出處:羅子喬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8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