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漁船花樹

這件作品畫面的構圖近似於1971年的一批代表性作品,即同樣是以平刷筆觸營造出江邊遼闊疏遠的景象。席德進在這幅《漁船花樹》中,對於前景花樹、中景的漁船有較細膩的描寫,後景則是以較深的墨色刷出江水的另一岸,再使用一抹帶著墨藍的次淡墨色,讓畫面空間更往後推移。席德進不橫斷整個畫面,而是讓右上方留出一小片延伸至左側的淡黃色天空。畫面中線以上的水岸及更遠的山邊,淺暈染上類似黃昏靄色的溫暖色調,與上方淡黃色的天際和前方點綴著黃、橘色的灌木相呼應。花樹的枝幹以蒼勁有力的筆觸畫成,樹枝上點綴著色彩鮮明的黃、橘色圓點,當第一眼看到作品的時候,觀者的目光便是被有著明亮色彩的花樹所吸引。再將目光轉移到後面作業的漁船,幾艘小舟錯落有致地散佈在水面上,船上漁人或站或坐、或是屈身划槳。席德進先是以帶赭色的淡墨描繪,再以深藍色強調距離較近的幾處船身和人物,後再以較濃的墨色做重點式的提點,這樣的畫法事實上較接近西畫的表現方式。然而,學貫中西者如席德進,自是能胸有成竹地運用自如而不受拘束,即便手拿著國畫的毛筆、宣紙,仍能貫徹思考解決「國畫如何現代化」的自我中心課題。 出處:蘇珉萱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8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