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少婦

席德進於1954年開始研究肖像畫,他說:「若你缺乏一雙敏銳的雙眼,沒有豐富的心靈與感情,你畫的就僅止於『基礎』。」他的畫作強調寫生與觀察,捕捉少婦清麗脫俗、氣質不凡的神情。中國式旗袍搭配著牡丹花的紋飾,更顯得雍容的神情。 整體上,席氏以線條的表現為主,在頭髮與袖口,以及左方的簾子以墨色層次表現。人物、旗袍與座椅以白描勾勒的方式,呈現出線條表現與墨色層次對比的趣味。雍容大度的少婦坐在座椅上,神情從容自在地望向遠方,人物的髮型與裝扮呈現當時的流行與審美感。席氏誇張化眼睛的大小,並簡化臉部的細節,呈現五官特徵的重點與豐腴的臉頰,表現模特兒深邃的眼窩和高挺的鼻樑。 席氏認為,肖像畫絕非只表現出「像」而已,臉上五官不是正確比例,而是將內在的精神與性格表現出來,去表達模特兒的風姿神情與個性。因此,他認為,藝術家透過觀察,將五官重新組合,有時會誇張某個部分,也時也捨去局部,收放自如的藝術家會透視模特兒的心靈,席氏所提出的見解,讓我們對肖像畫的性格有了新的認識。 出處:彭康家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55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