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水墨作品《山》為直幅立軸,描繪沙岸和後方的山巒景觀。在低矮沙洲的盡頭,是連綿的山巒,以緩慢的山勢向上爬升,微微地遮擋後方的山峰,構築一層層向後推進的S形空間。這幾重山峰之間,夾有些許留白,如同繚繞的雲霧,畫面中沒有人跡、村莊聚落的存在,凸顯了大地的寧靜。 1960年代末期後,席德進積極投入水墨畫的創作,山水文人畫是他反覆練習的題材之一。中國北方氣候乾燥,在遠望山峰時,裸露的山岩和稀疏的植被營造出宏偉的氣勢,在描繪山水畫時,便可使用皴法來表達。台灣則屬於亞熱帶氣候,氣候炎熱濕潤,山巒受到霧氣繚繞、植被茂密,遠望時,青色的山峰一層層地向後壟罩。席德進因應台灣的氣候風土,1970年代末的山水畫作品,多以渲染法描繪山峰,減少皴法的運用。畫作《山》為了營造深度空間,沿用傳統山水畫的構圖,融入台灣當地的景色,山水畫風格也持續地演變。 出處:陳乃慈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9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