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水墨作品《松》為橫幅構圖,以聳立的松樹作為前景,後方則是重疊的山巒,描繪從高海拔環境眺望遠山的景色。在松樹的刻畫上,席德進以墨線畫出枝幹,點染葉片再加以暈染,後方山峰則以大量的水分暈染,呈現山霧聚集時,朦朧、濕潤的氛圍。 在1950年代,席德進已運用水墨創作以樹木為題的作品。如作品《蔭》(1955)中,以繁雜的枝幹,搭配細小的枝葉,並藉由人物的對比來呈現樹木的龐大,但是在線條上和水彩寫生作品較為相近,仍顯得不夠自然。經過1960年代對水墨和書法的反覆練習,1970年代後的作品,如《樹蔭》(1971)則展現流暢的筆法,以更加寫意的方式,描繪出樹木的宏偉、生機盎然。而以松樹為題,或將其置於山水畫中的作品,也是席氏勤加創作的題材之一。不論是近景的工筆寫生,或是遠景的濕筆暈染,皆有多樣化的呈現。在席氏筆下,林間的松木大多亭亭而立,點染過後的樹葉呈現團狀,頗有纖雅、不過分突出的美感,與山林景色和諧地交融。 出處:陳乃慈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9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