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山水

《山水》的畫面以前景的水岸,以及後方高聳的山巒組構出畫作景致。兩者皆以不規則的大面積暈染呈現,水岸施以較濃的墨色,山巒則趨淡墨,以此營造出空間上的遠近變化。畫中僅使用黑與藍的墨色,色彩簡練,展現墨色濃淡的變化。 水彩及水墨,皆講究水分的掌控與線條的呈現。1970年代,席德進進入水墨文人畫的探索階段,不同於以往水彩畫強調的簡潔線條、豐富色彩,此時的山水畫創作在呈現上,愈加深沉、濃鬱。純粹的山水描繪,捨去房舍與人物,繪畫語言走向荒涼而蕭瑟的氛圍。席德進也在水墨的畫材上進行深度探索,書寫文章,詳析畫材與筆法的特性。不只是在紙張上進行實驗,古蹟保存與傳統建築授課、發表文章、嘗試新的繪畫語言,席德進以全面的行動來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保存與轉化。 出處:陳乃慈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