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樹下小廟

1970年代為席德進赴歐美遊歷後,返身回望自身文化脈絡與傳統的特質。他從台灣的古建築出發,並探究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意趣。席氏對紙材、運筆與水分控制的技巧等嘗試,使其創作晚期風格逐漸成形。此作品中樹與廟的組合,為席氏風景畫中經常出現的元素。《樹下小廟》一作,畫面中大樹立於中央,枝幹壯碩且向外延伸開展,墨色深邃而柔和地融入大地。粗線描繪出一旁的廟宇輪廓,上揚的燕尾、屋頂瓦片排列,將其造型美感簡明地呈現席氏善用的暈染技法,表現幽微小廟、土地的平垠而至大樹動勢的張力,使畫面層次豐富而保有韻律。畫面整體亦展現隱匿於台灣鄉間地方的樸質色彩。席氏的水墨畫更在1970年代後的嘗試中,將水彩的色感帶入水墨,其不斷革新的創作觀念,於觀者眼前展開。 出處:陳佳欣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2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