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屋門

在席德進1966年回國後,直至逝世前期的晚年時期,是其風格逐漸形成的階段。他回歸到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當中,藉以西方現代藝術的方式記錄,描繪周遭的人、事、物。 此作中,席德進以紅、橙為主調,將書法的筆法運用其上,捕捉台灣古建築的樣貌。雖無標示年代、名稱,但針對整體構圖形式、刷染筆觸對照,推敲與1977年《大屋》描繪方式相似。同樣為閩南式建築,屋宅方正地矗立於畫面正中央,左右兩旁的窗戶位置相互對稱,畫作中只留存一小部分的空白作為天空。席氏以畫面全幅進行特寫,強調古厝正門的觀察描繪,而非採用遠觀的方式來閱覽古厝的全貌。此幅屋簷左右凹槽的造型與《大屋》向上揚起的燕尾不同,此系列作品更像是台灣建築史的繪畫紀錄,呈現人與土地間的生活所交織出的建築,文化與歷史油然而生。 出處:徐翌婷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7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