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朱牆

1966年席德進回國後,曾前往金門,但該時未對中國建築有多大的認識。至1977年受邀前往金門,正是他想畫、研究古屋之時,在這段行旅期間,集中創作出許多以當地民房為主角的畫作。 《朱牆》以台灣民間傳統建築物為主題對象,畫面中,兩股如波峰般起伏的寬厚馬背,以深墨色的粗筆表現,強調出建築的造型與線條。筆墨暈染出形同陽光映照下產生的陰影效果,從而與建築本身的材質表現等細節相互融合,化作整體印象。左方建物以轉角一隅入畫,其牆面呈現堅硬的直角起伏,與馬背造型的屋簷弧度,形成剛與柔的對照;而黃褐帶朱色的素雅牆面,與下方斑型石塊、正紅磚牆亦相呼應,兩道相互交錯的建物牆面,在此轉化成充滿造型與線條律動的視覺圖像。 若比對席德進系列建築畫作,此作在席氏〈去金門.畫古屋〉系列文章中,即可得見相似建物與取景的作品,在巷弄間穿梭,體驗為紅白黃等色的石牆包圍的樂趣,感受馬背的沉穩與燕尾的飛躍之對比,隨著藍天下的陽光撒上屋牆,另一面則處於陰影中,此刻氛圍,往往是席德進決定在此取景之時。 出處:阮湘芸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7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