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山與樹

席德進於1960年代遊歷歐美旅程中,其畫作受到西方抽象主義繪畫與近代水彩的影響,然而返台後對於繪畫題材有所反省,1970年代投入關注台灣的古建築與鄉土風物,並從熱鬧的街市逐步轉向鄉野人煙稀少處;對於繪畫技法也力求在傳統中追求創新,有意識地反省中國傳統繪畫的精神。 《山與樹》為席氏作品中常見題材。該小品畫作畫面佈局成近景與遠景,近景為錐狀山陵,山體敷以淺土黃色,以筆勾勒山稜線,濕筆墨點繪樹林,右方為主幹挺直且枝條平展的針葉樹,運用深淺不同的墨色以墨點表現樹葉;遠景則以深淺不一的墨色多層次的暈染,表現山形與連綿的山勢。前景與遠景之間的雲霧以留白表現。 該作完成於1979年,為席氏病逝前兩年之作。究其繪畫情境,除了持續不斷地旅行繪畫,從1976年《長夏》作品中題字「四川人客居台北半生」、1978年的「客居蓬萊島三十年寫此景物與馨華共賞」等作及其晚期寫作中,可知該作完成於其懷鄉情思甚篤之時。 出處:陳千智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9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