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濱海一角

席德進於1978至1979年間,描繪一批以濱海為題的水墨畫,從畫面海岸造型推測為台灣北部的海蝕景觀。依照其構圖可分成三種類型,第一種如宋代山水中巨碑式的海蝕岩柱為主,搭配前景橫亙海面的岬角;第二種為拉長的岬角占畫面的一半,加上遠景三角形或波浪狀的山巒;第三種是畫面排列多個向海延伸的綿延山巒。 《濱海一角》為第二種構圖方式。畫面由岬角分成上下兩部分,下方由錯落排列的多個岬角所填滿,以濕筆抓取大略形象,繼而使用濃墨與乾擦呈現其光影變化。上方則以濕筆描繪連綿不絕的山巒。從畫面中間偏右往遠處左上延伸,墨色隨之由深轉淡,形塑一弧形構圖,與畫面正中央的海蝕岩柱造型彼此呼應。此外,弧線延伸至中線上的岬角,構成另一大弧線。由左方岬角端點,連接畫心海蝕岩柱,最終至遠方淡色的山巒端點,藉此為下方水平排列的多個岬角增添韻律感。 此作畫面完全由墨分五色的原理組織而成,留白部分為海面與天空,兩者相連營造廣闊且無盡延伸的想像空間,符合中國水墨畫寫意的底蘊,藉此說明席德進已確實掌握水墨畫表現的精神。 出處:潘佳瑩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8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