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山水(涼亭)

席德進於1948年自中國四川隨軍來台,旅台期間三十餘年歷經多次畫風的轉折。期間旅行與繪畫乃席氏對於「自然」的認識與想像的創作途徑之一。作品《鳳凰木》(1953)呈現的是經過現代西洋水彩調和的中國畫。此後於1966年旅行歐美返台,其畫作題材更強調台灣鄉土風情、民藝、傳統建築等。1970年代以後,風景畫中運用更多筆墨意趣鋪陳出的形式,即不求形似的筆墨之美。 此作《山水涼亭》乃席氏風景畫中少見的長卷畫作。窄長的畫面中,構圖從前景望向遠景,具強烈的方向感,移動的水平視點帶有「遊境」之意。可讓觀者自右前方遊向畫面中央,再順著溪流水勢將視線帶往左後方的遠山。整體山勢巒多峰少,以墨色暈染遠山,近處山體則以中國水墨畫中的皴法構成山的質感。涼亭右方山色明亮,山巒連綿坡勢平緩,林木疏立於嶺上、山坡與水邊,樹林由枝條平展的針葉樹組成,水面靜緩。近景崖體線條粗獷,山體厚重,林木茂密,黃色涼亭居小島頂端處為畫面的視覺焦點。涼亭左方山色較暗,山坡處敷以淡綠色之墨色,並可見闊葉樹林立於水岸邊,橘紅色墨點狀樹葉活潑了畫面。 由席氏此作的紙規、構圖、筆墨等形式上的運用,可見其繪畫精神回歸中國傳統畫的精神。 出處:陳千智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5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