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海(舟)

在大面積的中墨水平橫向渲染中,由三、四道墨色較深的平刷筆觸分割出了幾處或是沙洲、或是海面的空間,靠近畫面右上角處停泊在岸邊的兩艘小船,是整幅畫中描繪的精細之處。在席德進的繪畫歷程中,如果說以黑白強烈對比來描繪海岸岩石的景色,是其1979年的水墨風景代表,如《北宜海濱》、《山海夕照》。從這件作於1978年的《海(舟)》中,無疑已能預見那漸次在畫面中比重越來越深濃而厚的墨色使用;然而,就構圖上看來,以平遠式推遠的效果,從席氏1971年以營造江邊疏遠遼闊景致的代表作品已可看出端倪。此作更引人注意的是畫面下方,幾處以看似不經意營造的黃、橘色點,讓人想起另兩件同為1978年的作品:《孤舟》和《漁船花樹》中,前景花樹灌木的表現。在這幅畫之中,已去除了任何跟樹的形狀有關的描寫,留下來的僅僅是一些色點的痕跡,可以察覺出蕭瓊瑞(1955-)評論席氏晚年的作品時所說的:「說明式的圖示語彙已逐漸從畫面消失」。畫面中停泊的兩艘小船,是全畫中唯一可辨識出物形的描寫,然而,席德進於此畫中卻花了廣大的篇幅,來營造這兩艘主角船隻所在之處的氛圍。相較於對物體的詳實描繪,他更重視的應是整個景色氣氛的烘托。 出處:蘇珉萱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8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