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山四合院

席德進自中國杭州國立藝專畢業後,於1948年來台,歷經多次畫風的轉折。期間旅行繪畫乃席氏對於「自然」的認識與想像的創作途徑之一。1953年的《鳳凰木》呈現的是經過現代水彩調和的傳統中國畫。此後於1966年旅行歐美返台,其畫作題材更強調台灣鄉土風情、民藝、傳統建築等。1970年代後,風景畫中運用更多筆墨意趣鋪陳出的形式,不求形似的筆墨之美,窺見其試圖為中國畫的現代化開創一條新路。 山、屋與樹為席氏作品中經常出現的主題,《山四合院》為其於1976年行旅韓國的系列作品之一。該作山岳以折線勾勒出方凸的山形,並以擦筆描繪山的側脊,山體大量留白,形成山勢陡峭又粗獷穩重的畫面。適量的墨點點綴於山稜線上,賦予山形剛硬的輪廓線些許生機柔意。山腳下,老樹叢圍簇著四合院,顯得幽靜隱僻;樹木主幹以暈染的墨線描繪,並以帶有書法筆勁的線條勾勒出濃密的枝條,黃色彩墨點綴成葉叢,不僅成為視覺上的焦點,似乎也為僻靜的鄉野捎來些許季節的訊息。此類搭配獨特筆法及彩色墨點描繪樹與屋的形式及內容,是席氏1970年代中期後經常出現的繪畫風格。 席氏晚期風景畫中,無論是水墨或是水彩畫,人及物幾乎退居或消失於山水之中,意境上更朝向中國傳統水墨山水畫。 出處:陳千智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6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