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席德進在1976年左右開始嘗試將苔點運用於水墨畫中,使他的水墨作品更富傳統語彙,亦反映了其愈到晚年愈更欣賞文人畫,向傳統回返之特徵。如此作《山》,席氏在1976年創作了數幅具相同構圖的水墨風景畫,此系列畫作前景皆為以橘黃墨點點綴的花樹,中景為枯筆勾勒的山體與濃墨渲染的苔點,在背景部分則可見渲染的靛青山形。此作不僅保留傳統水墨常見之留白與苔點表現,藝術家更將苔點放大成巨大墨點,彰顯了筆墨趣味,而前景樹木張牙舞爪的枝枒勾勒,及後山的水彩渲染技法,亦是別於傳統水墨之特色。可見藝術家嘗試為水墨作品注入新意的技法實驗,正如他曾自言:「用現代的眼光,再回顧中國傳統美術。然後才理出一條可行的路,取東西方之長,不斷實驗下去。」 出處:林恩如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6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