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席德進於1977年重訪金門,此次旅程專為畫古屋,此作《廟》,採用水墨著色,詮釋出畫家心目中古豔卻雅緻,被他稱之為「與自然對話的建築物」。在〈去金門畫古屋〉一文,席德進振筆疾呼保留珍貴古厝的理念,也痛心於工藝技術的流失。此階段的席氏,密集兩個月在炎夏、風沙和下雨的金門跑遍各處、竭盡所能拍照、作畫,相較於當時李乾朗(1949-)、阮義忠(1950-)的攝影照片,席氏亦為台灣文化資產增添角度多樣、姿態豐富各異的紀錄。 比起速寫紀錄,《廟》從主體輪廓到「原色」的挑選、展現,更能反映席氏所追求:「大膽下筆,方能表現畫家的觀點主張」。先以半側面飽覽建築外觀、建築體之間的庭院空地和地平面的灰,撐起漸次縮小的遠方建築,其中一幢建築開有「方窗」,燕尾造型的山牆也塗繪精緻剔透的藍。在席德進口中「民房如廟,造工精湛」的金門,他以畫筆帶領觀者穿梭在可居、可觀、可遊的古戰場建築資產之間。 出處:陳威儒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7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