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席德進過去的風景畫作品刻意採取一種新的筆法,以建構新的現代國畫,所謂「新的筆法」便是借鑑自西方水彩畫技法。1970年代後,他仍在進行同樣嘗試,但畫面中的「新的筆法」已經回到中國傳統水墨筆法。此外,席德進勤奮寫生,細細觀察所繪的物體,將之重現於畫紙上,把國畫拉到了現實生活。 《牛》一作描繪了大樹之下,牛與人的姿態。樹木枝幹繁複交錯,牛群左顧右盼,牧人則近身細語,儼然是一幅台灣鄉土的側面寫生之作。技法上,席德進不以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皴法,表現恣意生長的樹枝,而直接用色與墨的並置和對比,鋪陳其生長的狂放,並未脫離國畫「沒骨畫」的內涵。 席德進這時期的畫風與前期相比,更可以明顯看出其「臨場感」的寫生手法。總的來說,他的水墨畫以台灣民間藝術為源頭活水,又從中國書法的蒙養上擷取筆墨精華,最終結合在台灣風景寫生的觀照。 出處:林祖詒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9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