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拖(蔗田)

席德進(1923–1981),四川省南部縣人。1948年杭州國立藝專畢業之後渡海來台。1963年席德進由美國轉往歐洲,爾後在巴黎旅居三年。由於他在美國即已接觸普普藝術(Pop Art)並深受影響,身處巴黎的他乃從庶民流行文化的觀點出發,反思現代繪畫的種種表現形式,最後確認中國民間藝術才是他衷心喜愛的題材。席德進說:「巴黎畫風對我沒有甚麼影響,仍然是紐約的普普藝術、歐普繪畫使我興奮。我在接受了它們的鼓勵後,便回到中國民間藝術中找到一些因子,供我創作的源泉。」回國之後的他除了積極發表文章,並出版《台灣民間藝術》,對於1970年代台灣美術的鄉土運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;〈拖(蔗田)〉即屬此一時期的作品。他以水牛拉車入畫,人畜互動的姿態令人聯想起朱銘(1938–)同一年(1976)在國立歷史博物館首次個展的木雕作品〈同心協力〉。 席德進的寫生風景畫多採用水平分割畫面的構圖形式再加以變化,他喜歡描寫天地之間的人世景象,〈拖(蔗田)〉也是如。在甘蔗田中,兩個頭戴斗笠的短衣農夫正牽引著三頭水牛,他們一起拉拽滿載收穫的牛車向右前進。描繪甘蔗的線條律動方向,人畜互動的傾斜身形,它們都強化了奮力向前的動態效果。紅土地上的甘蔗高高挺起,身形渺小的人們彷彿消融在天地之間,蒼蒼茫茫。 出處:施世昱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22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6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