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山水(屋)

席德進生長於四川省南部縣,先入成都省立藝專受到龐薰琹(1906-1985)對西畫技法的引導,後來考上重慶國立藝專,除了校園藝術風氣蓬勃發展外,在林風眠(1900-1991)的教導下,開拓他對西畫的認知,並且開始對藝術追求自然的重視。畢業後,嚮往台灣的亞熱帶氣候與地方色彩而來台,開啟席氏另一個旅程。 《山水(屋)》一作,以古厝為前景的描繪,在一片青草地上,以粗黑的線條勾勒房屋構造、亦有留白處為牆面以及紅色磚瓦的古厝。不同以往國畫對建築物的工筆描繪,畫面中的古厝以粗黑簡短直線條繪成,與席氏在素描創作時的速寫筆法呼應。後方則是重巖疊嶂的山景,以大面積的濃墨構成,此風格是席氏改革國畫自創的路線,更是其諸多山水畫的慣用手法。席氏此時期的作品進入多元嘗試,素描、水彩、水墨等,古今技法的運用,都在這階段發揮得淋漓盡致。 席氏曾說:「人家畫全部,長篇大論的大構圖。我來畫局部放大的『特寫鏡頭』」故觀者可以在席氏的山水畫中察之,其不作細部的描繪,將焦距拉近,再將他對自然的感受,以傳統的素材突破性的構圖來創作。晚年,席氏投入改革國畫創作自己的路線,並把素描與水彩的技法融入其中,開創其風格獨具的水墨畫作。 出處:李怡儒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9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