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紅山

席德進來自中國四川,在他十三歲時進入縣城公立小學,已開啟其對自然的捕捉。席氏在藝術的求學過程不曾中斷,二十歲以第一名錄取國立藝專那年,更是他歷程的重要之事。學校的藝術風氣濃郁且自由,師生們常在課餘時間相互討論文集、欣賞作品,或是對理念侃侃而談。席氏在國立藝專三年級時,在林風眠(1900-1991)老師的西畫課堂,以啟發、薰陶的方式引導學生創作,這個時期席氏受益良多,亦影響他日後的作品發展。 此幅《紅山》前景為幾棵零散的樹木,中景有著江水與山頭的綿延,後景則是染上日光的山頭。席氏的水墨畫中多是對自然景致的捉影。此作的筆法中,樹木的枝幹強硬中卻又帶著柔軟,再以濃墨暈染出江山的形貌與渾然天成,後方的紅色山頭更是席氏在風景畫上的慣用手法。席氏最喜愛在晨曦時,追隨太陽照射下山形成的層次感。畫面整體,席氏將水墨與水彩的技法融合,以大面積的刷染,營造出朦朧的空間感。 在席氏創作《紅山》一作的時期,他早已開始對西洋畫與中國畫進行多元嘗試。作品中,席氏對樹木的描繪,可見受林風眠植物畫風的影響;山水的暈染,如李可染(1907-1989)墨色深鬱厚重的風格。席氏獨愛山的景色,是其以現代時空對自然進行觀察的創作。 出處:李怡儒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9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