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葦草

1970年代席德進所描繪的系列遼闊沙洲漁船作品中,《葦草》算是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代表作之一,甚有評論家指出這件作品,令人想起其恩師林風眠(1900-1991)作品中那些燕群低飛的江畔蘆葦。此作與席德進同年的另一件作品《舟》,有著相似的構圖與配色。此作採用黃色的平筆刷出畫面的主要色調,設色更顯清雅而淡麗、意境更為深邃而悠遠。相較於其它同期採三段式構圖、以水岸沙舟為主題的作品,《葦草》一畫,無論是用色還是用墨的表現,皆趨於疏朗而柔和。畫中沒有強烈的對比,筆法和線條也顯得相當沉穩,前景葦草以不乾不暈、中墨中略帶大地色系的細筆描寫而成,粗細濃淡和疏密也留心佈局,不使畫面過於呆板。葦草的葉子以沒骨法一筆即畫成一葉,中鋒、側鋒交替運用,時而仰葉、時而偃葉。葦草姿態受風勢所吹動而稍往右方微微揚起,墨色使用與枝條相同色調,唯在筆尖偶以些許紅、黃或灰藍、灰綠等顏色加以變化,收筆之處有些許飛白的效果。後方以幾筆淡黃色平刷出與中景沙洲之間的水面,沙洲旁的小舟上有一垂釣的漁人蹲坐其中。幾道帶著灰藍的淡墨營造出了遠景的空間,再以淺黃色稍加暈染,色彩上不僅與前景相互呼應,同時也構成了這幅畫的溫暖色調。 出處:蘇珉萱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1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