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廟頂

席德進在遊歷各國的旅程中,逐漸反思鄉土,引發潛藏於內心的民族意識,返台後便開始著手描繪周遭景物,觀察、記錄台灣古建築物也是其一,他曾於日記中描述傳統建築,山牆與屋脊交接處所構成翹起的造型,分為馬背式、燕尾式,燕尾限於廟宇及官中科舉人家使用,為了彰顯其財富、地位,而有各種不同形式花俏的燕尾。 從房屋造型開始研究至民族特性,裝飾圖像中的差異,部分會將自然物擬人化,直線、直角也會略微修正,像是書法一樣有落筆、收筆的起翹,將呆板直線化為溫情有肉的實體。此幅《廟頂》以粗線勾勒出屋脊成拋物線,燕尾與正脊的弧線一氣呵成,於建築風格裡,表達造型的象徵意義與精神、心靈層面的傳達。 在當今的社會中,燕尾設計也逐漸消失在建築中,除了廟宇仍保留了部分地方特色及民俗氣息,席德進感嘆時代變遷下所殘存的傳統精神,將此情感融於創作當中,透過作品捕捉人文、自然與土地間的底蘊。 出處:徐翌婷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7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