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吹笛

席德進於1966年返台後,興趣轉移至台灣家具古物、建築,以一己之力蒐集、拍攝、記錄,更以自身創作賦予這些文物不同的留存、觀看方式。1974年,席德進著作出版的《台灣民間藝術》,可作為此階段各地踏察的部分心血結晶,喚醒眾人對民間文化消逝的無感與無知。《吹笛》中的角色原處或為書中列舉的彩繪、磚刻、石刻的其中之一,不得而知。不同於民間藝術書中帶有強烈色彩的文物,此作吸引畫家之處,應為人物的活力、輕手握笛的眉目神態。由線條頓錯與暈圈來看,工具似以毛筆勾勒,未設色,僅以不同深淺的墨色暈染作髮色、衣色,這種紀錄方式在其民間藝術一書中,多是為花磚類別而作,此件《吹笛》是館藏唯一紀錄民俗文物的單色水墨作品,縱然無法辨別出席氏描摩的確切類項,卻可見水墨運用於記錄傳統藝術,席德進手法上的快速、簡練與熟稔。 出處:阮湘芸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2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