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雪嶽山

1970年代是席德進再次重新探索水墨表現方式的階段,為掌握水墨基礎的運筆而勤摹秦漢碑帖,成為他創作生涯晚期的水墨風格。席德進在1976年到韓國旅行,也因此於同年有不少以韓國山水為題材的系列創作。 此作品《雪嶽山》採用較為少見的四尺對開立軸,前景有一小樹置於畫面正下方,以皴法勾勒出山體的外輪廓線,筆鋒轉折展現出山石崢嶸,後有墨色暈出遠處的山形。在席氏風景畫中慣用的三分構圖法中,又有著從較低處仰向高聳山峰的高遠視角,此作則運用了較典型的傳統山水畫表現技法。席氏將較低彩度的色調帶入畫面中,以大片不規則的色彩暈染出山色,以濃墨刷出山間植物富含水氣的景觀。長形直立畫幅使矗立的山體氣勢被舒展開來,並於畫面右方註有「雪嶽山記之一」、簽名及完成年份。觀此作,便可見席氏將東方地方性之題材與筆法,結合西方繪畫藝術觀,再根據所描繪地題材採用適切的變化結合。在啟發自其師林風眠(1900-1991)的精神之中,從生活中、自然裡尋找藝術,更經由旅行將不同地方所見的風景融於畫面中,不斷地堅持調和與革新,正是席氏將「自然」與「傳統」兩大核心精神的融合表現。 出處:陳佳欣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,2018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日期
    年代: 1976
  • 典藏機關
    典藏單位: 國立臺灣美術館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